close

首先,先讓大家知道,東協是什麼?

東協顧名思義就是東南亞國協(ASEAN)是整合東南亞國家的區域組織,預計在2015年成立「東協共同體」。

File:Flag of ASEAN.svg

下面這圖,是東協十國各會員國的分布位置

(圖片來源:http://the-sun.on.cc/cnt/finance/20101110/00434_040.html)

東協的成立,一開始是因為要防止區域內共產勢力的滲透以及軍事、政治上的合作,在冷戰結束後,各國局勢較為穩定後,加上會員國的天然資源豐富,轉向彼此間的經貿、社會、文化合作,也積極向東協以外的國家培養合作關係

東協的創始會員國有印尼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泰國,它們在1967年共同發表「曼谷宣言」,正式成立東南亞國協;之後,汶萊、越南、緬甸、寮國、柬埔寨等五國先後加入東協,使東協會員國達到十個;至於從印尼獨立出來的東帝汶在2006年7月提出申請加入東協,而巴布亞紐幾內亞則是東協觀察員,但截至2010年2月這兩個國家還沒有成為東協會員。東協在發展的過程中,一直不算是一個有約束力的組織,直到2007年11月20日,東協十國簽定《東協憲章》,提供了一個法律框架,使東協朝向在2015年整合成歐盟式的「東協共同體」。

至於我們大家最常聽到的東協10+1,東協10+3,甚至是最近出來的名詞東協10+6呢?

廣泛的東協加一,係指東協與它國建立自由貿易區(FTA):

對台灣而言,影響最大的「東協加一」為中國大陸與東協建立「中國-東協自由貿易區」(China-Asean Free Trade Area, CAFTA),又稱「東協10+1」(另兩國為南韓與日本)。由於中國自上一世紀90年代以來,與東協各成員國逐漸恢復外交關係,加上其經濟勢力崛起,為區域整合帶來效益,以及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,對備受衝擊的東協各國給予貸款援助,有助於各國穩定國內經濟情勢,皆使東協各國對中國在經濟合作方面轉而持以正面態度。 

東協加三(ASEAN Plus Three Cooperation, APT):

是原東協會員國與中國大陸、日本和韓國等三個東亞鄰近國家的合作機制,又稱「東協10+3」、「ASEAN+3」等。三國分別於1997年12月16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與東協發表聯合聲明,承諾基於相互的利益與責任,共同為亞太地區的區域和平穩定、經濟成長繁榮、社會文化發展等層面努力。東協加三的合作機制迄今已深化、擴及政治安全、跨國犯罪、經濟、金融貨幣、農林畜牧、能源、礦業、旅遊、健康、勞工、文化、藝術、環境、科技、資訊與傳播科技、社會福利、農村發展與滅貧、疾病管制、青年、婦女等20個領域,並具有東協加三高峰會、部長會議等57個組織。

東協加六:

東協10個成員國加中國、日本、韓國、澳洲、紐西蘭和印度,又稱「東協10+6」、「ASEAN +6」等。東協加六的具體合作架構始於2005年12月14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的第1屆東亞高峰會(East Asia Summit, EAS),宣言中指出期望在涉及共同利益與安全的政經議題上,促成東亞各國更廣泛的對話機會。除此之外,東亞高峰會亦將協助推動東協共同體的實踐,並配合既有的東協加一和東協加三機制,為孕育東亞區域的共同體發揮關鍵作用。2011年11月,美國與俄羅斯也首度參與東亞高峰會。 東協加六的主要在藉由納入澳洲、紐西蘭和印度的資源及市場,形塑一個更強大而廣泛的經濟合作架構-「東亞綜合經濟夥伴」(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in East Asia,簡稱CEPEA),以此深化東亞地區的經濟整合、縮減各國的發展差距,並使各會員國在未來數十年間享有永續發展所帶來的利益。為達成以上目標,CEPEA將以東協為驅動經濟整合的主體,以企業為導向,並採取開放性的區域主義思維,不但促進東亞地區經濟發展,同時也期許嘉惠東亞以外的區域,落實全球經濟自由化的理念。目前CEPEA的建制仍處於研究評估階段,尚未納入東亞高峰會中討論。

(以上文字來源:http://www.aseancenter.org.tw/ASEAN6.aspx)

 

結束了一長串的文字解說,凱小姐突然有點害怕台灣的邊緣化,是不是真的以後就變成爹不疼娘不愛的小孩了(驚驚!)

 

附上一張找資料時,偶然間看到的泰國郵票,裡面畫的就是東協十國各國小孩的民族服飾,是不是很可愛呀?
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ybk168.com/news/7281.html)

 

arrow
arrow

    凱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